沐浴和煦春风,数十辆满载小记者的大巴车,于2月26日、27日连续两天,浩浩荡荡穿行于市中心的金线顶区域,一队队标配“小红帽、红马甲、蓝书包”等特殊标识的《威海晚报》小记者,云集穿梭于侨乡号游轮、侨乡大学堂、侨乡大食堂等场所,一道道流动的轨迹,构成了一幅幅靓丽的风景。
“侨乡号”上争当船长
“船长叔叔,你的装备好酷啊,都叫么名?怎么操作?都是干什么的啊…”在侨乡号游轮宽敞明亮的驾驶台里,小记者们被眼前成排的先进驾驶设备所吸引,个个如出笼的小鸟般叽叽喳喳问个不停。
“大海航行靠舵手,这就是船舵也是船舶的方向盘,这是罗盘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指南针,用于辨别方向。这是电子海图,能直观显示我们的船位、船舶运动参数以及周围的海洋地理环境,可以进行航线设计、航迹监控,也可以查询潮汐水文信息。这个图式代表了航标,这个是暗礁、这个是海水深度…”面对花季少年强烈的好奇心,侨乡号船长邢海龙,总是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地边做示范、边手把手教小记者们操控设备。
“同学们,这是雷达,相当于船舶的眼睛,能显示和识别附近水面上的船只、岛屿、障碍物等信息。你们看,这是我船、这是岛屿、这是附近的船舶。我们可以用这个距标圈测量目标距离,用这个方位线测量目标方位。若有船舶距离较近,甚至低于安全距离,为避免发生碰撞,我们可以点开“船舶自动识别系统”,查看对方的船名、航向航速,并用无线电设备或卫星通讯设备与对方联系。通讯设备就是船舶的耳朵和嘴巴,正确的操作方法是……”现场,每一声稚嫩的童音都能得到回音,每一个求知的欲望都能得到满足。
“同学们快看,这个带尾巴的小三角在移动,这个小三角就代表海面上的一艘船,后边的小尾巴就是船舶的航行尾迹……。”电子雷达显示器前,一位刚得到邢船长“真传”的小记者,便有板有眼地履行起小船长的职责。“欢迎《威海晚报》的小记者,登上侨乡号游轮,“研学侨乡 解语海天”,广播里清脆甜美的童声,是担任通讯任务的小船长向全船发出起航令。
“侨乡号上争当船长”,这堂引人入胜的研学课程,使“开大船耕大海”的梦想,深藏于小记者的心底。“船长叔叔,和我合个影吧,长大了我也要像你一样,成为一名帅帅的船长。”一幅幅被定格的瞬间,如同播种下一颗颗蓝色的种子。